选择日期:
搜索:
11
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尤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更是起着特殊的作用。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6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几代水利工作者齐心协力,兴修水利,整治江河,水利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生水利惠及亿万群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奏响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推进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了《中国水利——历史上的今天(1949—2010)》,以日历的形式简要记述了新中国水利事业发展以及水利建设活动中的重要事件,并在2011年第十九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之时隆重推出网络专栏...[阅读全文]

1951年11月2日,苏北灌溉总渠开工
1951年11月2日,苏北灌溉总渠土方工程开工。总渠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北部,西起高良涧洪泽湖大堤,东经淮安,穿京杭运河,过阜宁、滨海,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8km。总渠规划以灌溉、排洪为主,设计灌溉流量:淮安以上为500m3/s,以下为250m3/s,排洪流量为700m3/s。该工程于1952年5月10日基本完成,1953年4月全部竣工。
1959年11月2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召开
1959年11月2日—18日,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组织召开黄河流域陕、甘、晋、青、宁、内蒙古、豫七省(区)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会议在河南洛阳开幕,在北京闭幕。会上传达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副总理谭震林作了报告,提出“反右倾,鼓干劲,三年小部、五年大部、八年基本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任务。措施是兴建支流水库,采用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开展科学试验,集中治理等。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任务基本上落空。
1988年11月2日,李鹏与孟加拉国总统探讨水利交流与合作问题
1988年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会见来我国进行工作访问的孟加拉国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就两国在防洪和水利建设方面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问题,进行了友好会谈。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www.iwhr.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