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日期:
搜索:
7
2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尤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更是起着特殊的作用。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6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几代水利工作者齐心协力,兴修水利,整治江河,水利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生水利惠及亿万群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奏响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推进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了《中国水利——历史上的今天(1949—2010)》,以日历的形式简要记述了新中国水利事业发展以及水利建设活动中的重要事件,并在2011年第十九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之时隆重推出网络专栏...[阅读全文]

1950年7月20日,毛泽东对治淮工作作出指示
1950年7月20日,毛泽东在审阅华东军政委员会关于1950年淮河大水受灾情况的电报后,当即批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集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问题。”这极大促进了治淮工作的开展。同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1月,治淮第一期工程开工。
1958年7月20日,北京怀柔水库建成
1958年7月20日,北京市怀柔水库隆重举行落成典礼,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参加大会并讲话。怀柔水库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西侧,潮白河支流怀九河与怀沙河交汇处,1958年3月开工,库容9800万m3,最大坝高20m。
1991年7月20日,李鹏对淮河、太湖抗洪救灾工作作出指示
1991年7月20日—22日,李鹏总理考察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灾区,并于22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三省一市负责人会议,贯彻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怎样进一步治理淮河、太湖等问题。李鹏总理对抗洪救灾工作提出五条意见:(1)应该充分肯定前一段抗洪救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2)抗灾救灾要立足于抗大洪,防大汛,要防止麻痹思想;(3)在立足于防大汛的同时,要把工作的重点转到救灾工作上;(4)要下决心进一步进行淮河、太湖的治理工作,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5)要发动全社会对救灾作贡献。
2002年7月20日,长江和西南诸河流域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2002年7月20日—21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了长江流域、西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会议,标志着长江和西南诸河流域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2008年7月20日,南水北调弃水入卢沟晓月湖 结束该湖20年干涸史
2008年7月20日,南水北调京石段最后2万m3冲管道弃水流入卢沟晓月湖,北京永定河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水利资源,接收近40万m3水量后,水深达2m,卢沟晓月湖结束了近20年的干涸历史。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www.iwhr.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