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之际,减灾中心党支部、工会于12月3日组织职工集体观看了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主题的电影《天河》。
电影《天河》再现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库区和沿线移民搬迁、引水管线穿黄工程、五棵松暗涵建造、北京通水等场景,让观众对这一伟大工程有了更加深切的了解和认识。正如电影名称一样,现实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河。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电影主要展现的中线工程全长1277公里,累计投资2000多亿元,移民30多万人。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和天津城区,为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以北京市为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立方米,极大缓解北京干旱缺水的现状。
电影剧情真实体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包括北京部分地区的拆迁工作,丹阳地区槐树村祖坟搬迁工作,以及源头水污染防治工作等等,电影中的角色浓缩了千千万万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己的儿女情长各种小爱筑在一起,最终铺垫汇合成对国家的大爱,他们代表和塑造的正是一个个有血有肉、默默奉献、实实在在的南水北调工程人员和库区人民。正是这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真实,让观众由衷产生感动和感染。
观影后,职工们深有感触。做人不忘本,饮水当思源。电影只是艺术化的表现,在电影之外,南水北调工程中还有无数个感人故事、无数个无名英雄。今天,我们在享受南水北调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不能忘了那些默默奉献的工程建设者和无私奉献的库区人民。同时,作为水利职工,也要向工程建设者学习,继承和弘扬大禹精神,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一名优秀的水利人。
编辑:王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