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半干旱山丘区低扰动整地集雨植被恢复方法 | 专利号: | ZL201610249227.9 | ||
专利类型: | 国内发明专利 | 发明人或设计人: | 秦伟,殷哲,左长清,曹文洪,燕楠,郭乾坤,单志杰,王昭艳,李柏,张京凤,于洋,关见朝,马良 | 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我院排序: | 独立完成 | 申报单位: | 泥沙所 | 评选年限: | 2019 |
专利简介: |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在山丘区禁垦坡度以上或侵蚀坡耕地、荒坡地及侵蚀沟汇水坡面,常通过营造乔灌植被进行水土保持治理。西北和东北等地的半干旱山丘区,降水总量有限,且多以强降雨过程的超渗产流快速流失,难持续供给植被生长,故植被营造时多适当整地,以拦蓄径流、增加入渗,提高降水利用,促进植被恢复,并兼具保土减蚀功能。然而,传统水平阶和鱼鳞坑等整地方式开挖动土多、地表扰动强,所筑土质台型或坑状局部地形结构不稳,导致实施当年新增大量松散土质而侵蚀增加,多年后局部失稳而大量损毁等问题。同时,受制于较大规模开挖堆填,其规划、设计、实施均较粗放,坡面水分的植被承载能力考虑不足,造成植被恢复欠佳、减蚀功能低下。 植被恢复对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环境改善作用重要。随着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低扰动、精准化、高质量的植被恢复技术需求迫切。尤其在西北和东北等地半干旱山丘区,如何高效利用有限降水并统筹以水定林,恢复高效植被实现水土保持和青山绿水,需要迫切。本技术设计定量、实施简易,能有效减少地表扰动和人为水土流失,提升水分利用和植被稳定恢复,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国土绿化等国家生态工程中应用前景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