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信息
【获奖类型】应用一等奖
【任务来源】世界银行、水利部
【课题编号】资0203472006
【课题起止时间】2006年2月~2008年11月
【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甘 泓、汪 林、倪红珍、张春玲、陈一鸣、肖玉泉、秦长海
谷军方、卢亚卓、李良县
立项背景
长期以来水资源处于无偿或廉价使用状态,导致水资源严重的浪费与污染,由于与水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涉水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以及剧烈的人类活动影响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势,使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面临的水危机形势日趋严峻,增加了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我国十个一级水资源分区中,海河流域的问题尤为突出。2005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国土资源部等联合邀请世界银行在与水危机相关的领域提供分析、咨询与援助(China Water Scarcity Analytical and Advisory Assistance,简称AAA项目),其中“海河流域水经济价值与相关政策影响研究”(P096650)是AAA项目择定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
近几年国际上在水经济价值计算与水管理政策制定落实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诸如墨西哥、印度、纳米比亚等国家的部分区域采用残值法或由其简化而来的扣除非水成本法进行了各行业用水经济价值的计算,并在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和应用。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对一个区域国民经济行业用水的实际贡献进行过全面的核算。本项目择定效益分摊系数法,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扣除非水成本法进行平行计算,系统计算了海河流域八个案例区三大产业及主要行业的用水经济价值,分析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与合理性,填补了国内定量计算流域水经济价值的空白。
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1)系统评价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我国资料特点的水经济价值计算方法。针对我国统计资料和海河流域的特点,提出了效益分摊系数法计算水经济价值的理念、计算参数的定值和计算途径,并采用扣除非水成本法对海河流域水经济价值进行了平行计算和对比分析。论证了扣除成本法计算的水经济价值整体偏高,可用于近似计算种植业的水经济价值,但用于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则会出现计算结果失真。提出效益分摊系数法定量计算结果相对合理,适合于分析计算各行业水经济价值。
(2)全面开展了案例区国民经济各行业水经济价值计算,揭示出水经济价值的基本规律与影响成因,填补了研究空白。分别采用效益分摊系数法、扣除非水成本法对案例区第一、二、三产业及其子行业的水经济价值进行了系统的计算与分析,获得了各产业、行业及其内部各部门水经济价值的结构关系和排序,较系统地提出了案例区分行业水经济价值的定量研究成果,并从经济、技术及水资源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影响水经济价值的特征指标,深入剖解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为制定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思路和参考价值。
(3)研究探讨了海河流域用水的负效应,首次估算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造成的单方用水损失和超采单方地下水损失。分项计算了水污染对海河流域农业、工业、市政工业、家庭消费和人体健康、旅游业以及污染事故损失等六个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海河流域超采地下水造成的损失,在对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损失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各行业用水的社会价值。对客观评价水对国民经济乃至生态环境的正负影响、制订流域与区域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全面、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与水相关的现行政策框架,构建政策影响评价矩阵,分析和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法律法规四个层面,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法、区域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五个方面系统梳理和整编了与水相关的现行政策;以水政策为中心,分析诊断了现行法律之间、水政策与产业政策、农村政策、城乡协调发展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制约关系,建立了政策间影响关系矩阵,提出了现行政策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基于水经济价值开展了案例区主要政策影响机制与调整策略研究。从总结、归纳案例区“十一五”产业发展政策入手,分析了产业发展政策与水政策的协调性,提出了案例区主要政策措施,并将水经济价值与国家发展目标联系,选取对用水效率和水经济价值影响较大的九项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水价调整、用水定额变动、粮食安全与种植结构调整、粮食补贴、用水计量收费、粮食保护价格、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诠释和解读了案例区政策影响。基于与水相关的政策分析、分行业水经济价值计算结果,从宏观政策和技术操作两个层面提出了若干项建设性政策建议。
发明及创新点
(1)首次按生产要素贡献分摊原理,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改进效益分摊系数法与水经济价值计量模型,提出利用现有市场经济信息计算水经济价值,并体现用水部门的投资净收益率水平、水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等观点,提出了水经济价值分析计算的新理念、方法和途径。
(2)首次从流域层面,系统地分析、计算、评价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八个案例区分行业的水经济价值,判别各行业生产用水属性,分析水经济价值的行业规律与区域特征,填补了我国在流域层面分地区分行业二维定量计算水经济价值的空白,为深入揭示与辨析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与成因奠定了基础。
(3)研究探讨了海河流域经济活动用水的负效应,估算了海河流域水污染和超采地下水造成的损失,对客观评价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基于经济、技术及水资源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评价水经济价值的特征指标体系;基于与水相关的现行政策的总结与分析,首次建立了与水相关的政策影响矩阵,并从特征指标体系和政策影响矩阵双向揭示了影响水资源合理、高效、公平利用的内在原因,提出了以水经济价值为导向、多因素多视角权衡的国民经济综合效益最优的相关政策建议。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委托水利部信息研究所对国内外科技文献检索和查询结果表明,“未见如委托项目基于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水经济价值系统研究成果;未发现与其相同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委托课题增加了科学评估超采地下水的经济损失内容,分析了水的社会价值,查询文献对此没有论述;提出了现行法律之间、水政策与产业政策、农村政策和城乡协调发展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相关的政策矩阵,并选取了9个因素进行水经济价值的干预分析,这方面的工作在检索到的文献中未发现有相关报道。”
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国内权威专家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应用情况及社会经济效益
按照水价值规律征收水费、高效配置水资源、开展水权制度建设是现代水利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设刚刚起步,相关征收标准很不完善;在水资源配置中对水价值规律考虑甚少,不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水经济价值是科学征收水费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基础,本项成果为科学测定各行业的水经济价值提供了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和范例,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所提出的分行业水经济价值系列成果为海河流域乃至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水权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决策依据;以水政策为中心,对现行法律之间、水政策与产业政策、农村政策、城乡协调发展政策之间、其它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制约等问题的诠释和解读对今后修订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成果报告已提交水利部水资源司、GEF海河项目办、海河水利委员会、邯郸市、唐山市、安阳市、新乡市、朔州市、长治市、德州市水务(利)局审阅使用。2007年11月11日、2008年2月26日两次在世界银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解决中国水资源稀缺”学术会议上宣讲。2009年1月19~20日应邀在吐鲁番地区水与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新疆吐鲁番地区世界银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培训班上演讲。评价计算成果已被水利部水资源司、水利部政策法规司、水利部全球环境基金海河项目、海河水利委员会、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邯郸市节约用水办公室采纳,并应用于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设、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中。社会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并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成果转化、推广或产业化方面还需帮助解决的问题
水经济价值计算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取决于统计资料覆盖面的广度、采集数据的多寡和正确性以及相互匹配程度。目前我国的经济数据主要源于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而供/用水量信息主要来自水利部的《水资源公报》,两者之间不完全具备对应关系,影响到水经济价值的分析计算工作。建议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尽快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项目成果出版专著与公开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