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 “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项目团队,在长江中下游示范区湖南省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本次调研由项目负责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减灾中心吕娟副主任带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河海大学、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科学院等项目各课题、专题负责人及骨干研究人员共计14人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
时下,湖南衡邵干旱走廊正值高温伏旱,一些农村和城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稻谷绝收,部分乡镇人饮困难。本次考察主要围绕湖南省旱情旱灾的特点、旱情监测预报、旱灾风险评估与防范存在的问题,调研了湖南省湘乡市龙洞镇衡山县白果镇的水稻受旱情况、湘江二级支流菜石江和神皇港河断流情况、中小型水库(新桥水库、枚木水库和泉冲水库)低于死水位原因、部分村镇山塘干涸现场、湘乡市月山镇褒忠山村因旱人饮困难情况、气象局人工增雨技术等,调研范围涉及湖南省湘乡市龙洞镇和月山镇、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和新桥镇等两个市四个乡镇。
考察过程中,项目组积极与省市县防办进行座谈交流。在湘乡市,与镇水利站和当地群众围绕今年旱情的成因特点、采取的抗旱行动进行了交流讨论。在衡阳市,南岳区、蒸湘区、石鼓区、衡南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祁东县8个县(区)分别介绍本区今年旱情的特点,并围绕衡邵干旱走廊地区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在长沙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减灾中心吕娟副主任详细介绍了干旱重点研发项目的总体框架和实施方案,湖南省防办演示了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减灾中心开发的干旱监测预警平台,双方围绕旱情监测预报、旱灾风险评估与防范、抗旱非工程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此次调研,项目组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成因特点及抗旱减灾亟需的技术有了全面认识,收集了项目开展所需资料,增进了项目课题组之间的互动联系,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项目围绕抗旱减灾亟需解决的技术短板及实践需求,系统揭示变化环境下大范围气象、水文、农业干旱成灾机理及农业、城市、生态等不同承灾对象旱灾风险孕育机理,构建包括干旱监测评估、旱情预报预测、旱灾风险动态评估及调控等的抗旱减灾技术体系,研发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高度集成的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平台,并在典型区域进行示范应用,显著提升我国防旱抗旱减灾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