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外交大臣气候变化特使艾士诚(John Ashton)借访问北京之行,于2011年6月24日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就低碳增长问题发言。现将其发言节选如下:
如果将2008年金融危机事件和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为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艰苦努力放在一起来看的话,我们能获得什么经验?
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当时多数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低估了金融体系内日益增强的系统性风险。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之所以在哥本哈根步入危机,也是因为这些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中的很多人再次低估了日益严重的能源、食品、水和气候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威胁的严峻程度、紧迫性和系统性。
我们需要通过合作来解决食品、水、能源和气候方面日益增长的不安全性。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来应对:低碳、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气候具有耐受性的经济模式,以确保构成安全和繁荣基础的四大资源支柱。
我们仍然需要进行投资,正如中国为了维持增长所需的社会条件所采取的措施一样。我们需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案转化为政治上可行的选择,在我们的国家利益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
现在,尽管在世界的一些地方,低碳的动力很强,高碳的力量却仍然占据支配地位。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碳中和能源系统。关于需要多快来推动这一转变最终是政治问题。英国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是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碳预算;我们已经开始了最激进的电力市场重组调整;我们将建立4个具有商业规模的发电站;我们正在组建一座绿色投资银行;我们在自己的经济体内为碳制订了一个底限价格;我们准备提高上千万幢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这些建筑目前是欧盟能源效率最低的建筑之一。我们将通过“绿色方案”(Green Deal)在无须让业主付出前期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这一目标。
在英国,我们相信这一转变所带来的机会将超过所面临的风险。我们把这看作一场竞赛,跑在前面的将获得最高奖励,而低碳基础设施和低碳制造业能够支持我们实现自己的经济体达到重新平衡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气候谈判如此重要的原因。
我们当然需要以一种尊重合理合法的平等关切的方式推进谈判。针对中国的一个问题是:在你们既定的保质保量增长的前提之下,你们能否期望下一个周期?与此相关的是,你们将在何种程度上允许你们的政策受制于当前面临的限制?
在主要经济体中,我们已经确立了低碳增长的基调。欧盟2020年目标,以及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的新目标都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在G20里合作,在低碳增长模式的需求上以及现实意义和如何以一种加强对开放型全球经济支持的方式构建低碳增长模式上达成共识。我们可以把欧盟和中国的低碳经济先驱联合起来,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投资、技术和市场准入来互相支持,并且我们也可以从相互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经验。
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共同建设一个全球性低碳经济。如果我们欧盟和中国能够携手,则必将事半功倍,全球性低碳增长的竞赛也将真正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