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动态

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16-10-24 来源:

  2016年9月23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中国水科院王浩院士、水利部水资源司高尔坤教高、水利部水资源司张德尧教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曾肇京教高、清华大学王忠静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谷树忠研究员、中科院地理所贾绍凤研究员、首都经贸大学祝尔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邵景力教授等特邀专家出席会议。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主管周斌博士、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田庆奇调研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处阮本清处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19家项目承担与参与单位的领导、课题、专题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共100余人。

  项目启动会由项目负责人赵勇教高主持。赵勇教高首先介绍了项目立项背景、研究任务、研究计划、课题承担单位及研究团队等情况。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依托单位有关领导介绍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政策、重点研发计划定位与要求等,并对项目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项目九个课题负责人依次汇报了课题的研究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研究计划、考核指标等情况。专家们对本项目的重要性、创新性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建议项目组聚焦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重大需求和关键问题,充分调研、集中攻关、加强交流,切实完成项目目标,为保障京津冀水资源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该项目针对京津冀地区水循环显著变异、人水关系严重失衡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短板,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拟用4年半时间,研究解决二大科学问题,一是强人类活动区水循环演变机理与健康水循环模式,揭示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全过程演变机理、过程与规律,提出健康水循环模式与评判标准;二是强烈竞争条件下水资源多目标协同配置,开展京津冀地区多水源多目标协同配置,推动建立健康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突破四项关键技术,一是二元水循环全过程解析技术,研究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耦合特征和关键过程的数学表达,研发适用于强人类活动扰动条件下的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型;二是需水管理与耗水控制技术,研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构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需求侧控制技术体系;三是多水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整体形成京津冀地区地下水、非常规水和外调水等多水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四是复杂水资源系统精细化配置技术,研究供需双侧协同调控技术,建立全口径多层次水资源配置方法。预期通过项目研究,支撑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20%,地下水超采压采率超过80%,再生水利用量提高到20亿m3以上,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压力,推动建立健康的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保障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安全。

启动会现场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