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技术及设备研究与示范”课题四“灌区农田除涝抗旱减灾关键技术”验收会。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任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杨金忠教授为副组长,来自水利部农水司、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验收专家组在听取课题负责人王少丽教授作的关于课题成果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汇报后,对提交的技术文件进行了审阅,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提交的成果报告和技术文件资料齐全,同意通过验收。
课题采用调研、试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历时五年系统研究了灌区农田除涝抗旱减灾关键技术,建立了平原排区复杂地貌条件下的空间离散和水流方向识别方法,开发了融合人类活动干预和涝区水循环多过程水流运动的涝灾预测分析系统,构建了基于涝水过程的涝灾损失评估模型,研发了耦合产汇流、损失评估、优化调度于一体的灌区除涝工程联合调度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暗管排水结构,探索了新型暗管排水技术的除涝机制,优化了防淤堵滤层结构,发展了新型暗管排水能力计算方法,构建了明暗组合除涝模式设计及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提出了沟塘组合除涝工程模式及设计方法,量化了稻田滞涝减灾蓄水调控的不同节灌模式和水文年的灌排需求及可调节雨量;研发了集水位自动测量和数据传输于一体的末级渠道流量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建立了畦灌多因素水质量评价方法和基于GIS的灌溉技术评价系统,开发了基于GIS、WebService等技术的灌区实时灌溉预报与定额管理平台。课题研究取得的上述成果对指导大型灌区旱涝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课题共发表期刊论文34篇,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参与修订技术规范2部,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16名。成果已在江苏高邮、湖北漳河等灌区得到应用,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