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至15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团队,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本次调研由项目负责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赵勇副所长带队,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海委科技咨询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项目各课题、专题负责人及骨干研究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
本次考察主要围绕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调研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大宁水库调蓄工程、南水北调调水运行管理中心及团城湖、溪翁庄泵站及密云水库、海绵城市示范基地和槐房全地下再生水厂、天津市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河北省深州市地下水压采及农业节水示范区、栾城试验站、黄壁庄水库、岗南水库和白洋淀湿地等,调研范围涉及北京市房山区、密云区、昌平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深州市、栾城县、鹿泉市和白洋淀等三省(市)8县(区)。
考察过程中,项目组积极与当地水务管理部门、研究机构进行座谈交流。在天津滨海新区,围绕滨海新区工业节水、海水淡化利用与天津滨海新区水务管理部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在河北栾城,围绕农业节水技术、适水种植制度推广、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等热点问题,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沈彦俊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栾城试验站最新的科研成果与经验。调研结束后,赵勇副所长结合野外考察和专家的意见,布置了项目后续的实施工作,并对各课题实施进度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了要求。通过此次调研,项目组对京津冀地区重大水资源问题有了全面认识,收集了项目开展所需资料,增进了项目课题组之间的互动联系,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面向京津冀地区水循环显著变异、人水关系严重失衡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短板,结合区域协同发展新形势,拟围绕强人类活动区水循环演变机理与健康水循环模式、强烈竞争条件下水资源多目标协同配置两大科学问题,研发二元水循环全过程解析技术、需水管理与耗水控制技术、多水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和多水源多目标协同配置技术等关键技术,建议结合示范区推广应用,支撑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地下水超采压采治理、非常规饮用水源利用,推动建立健康的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保障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