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验收会,对水利部组织实施的“大型灌区节水技术及设备研究与示范”进行验收。会议验收专家来自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辽宁省水科院、吉林省水科院、河南科技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陈永生研究员任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黄介生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李红廉高级会计师任副组长。项目完成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负责人李益农教高作的关于项目成果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汇报后,对提交的技术和财务文件进行了审阅,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提交的成果报告、技术和财务文件资料齐全,同意通过验收。
项目采用调研、试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历时五年系统研究了灌区需水预报、输配水标准化、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大型泵站运行与改造、农田除涝减灾等技术与设备,形成了灌区需水量预报与用水高效调控技术、灌区输配水标准化技术与设备、大中型排灌泵站改造与高效运行关键技术、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标准化技术模式及设备和灌区农田除涝抗旱减灾关键技术等五大技术成果,构建起集“作物需水预报 + 管渠输配水 + 泵站高效运行 + 田间高效节水 + 农田除涝减灾”为一体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体系,凝练出“规模化灌溉管网非恒定流模拟仿真与调控分析关键技术”、“分布式精准高效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基于流态能耗机理的大中型排灌泵站改造与高效运行技术”和“农田涝灾多尺度全要素分布式预测调度和治理关键技术”等4个主要技术突破与创新,有效提升了我国大型灌区节水技术及设备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有力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为水利部组织实施的“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重大节水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项目技术成果在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宁夏等地开展了示范应用,推广面积82.8万亩,节水80m3-120m3/亩,粮食增产10.4%-15.9%,实现灌区减排22.4-52.0%,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成果分别获国际灌排委员会节水技术奖和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微灌奖,获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共发表期刊论文219篇,参与修订国标7个,行标6个,出版著作7部,获得国内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31项。